但这种跨时间的价值互换又跟未来的事件连在一起, 也就是说,如果三一重工未来赚钱了,它可能给你分红;但如果未来不赚钱,三一重工就不必给你分红,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股票这种金融交易也是涉及既跨时间、又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这里所讲的“空间”指的是未来不同的赢利或亏损状态、未来不同的境况。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上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所有这些已有的以及现在还没有但未来要创新发展的金融交易品种,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 扩大到村镇、地区、全省、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虽然到今天我对金融的定义和理解是这样。但刚开始,我接触金融的视角却是另一回事。
1987年秋季,也就是在耶鲁大学读博士的第二年,我兴奋地等到了上“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时候。起初, 教授既没讲金融是怎么回事,也没介绍人类的金融发展史是如何如何,而是一上来就把所有金融交易由随机变量来描述,亦即不管是股票、债券、借贷签约,还是其他任何金融交易合同,都可以由随机变量来表达。
教授指出,正因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由金融合同来完成的,都涉及今天和未来不同时间之间的价值交换;而未来又是充满不确定性、充满随机事件。所以,通过把任何金融交易合同的细节条款转换成不同的未来随机事件、分析清楚在每种事件出现时交易双方的得失,由此得到的交易双方得失跟未来事件的关系就是概率论中讲到的随机变量。
于是,金融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些随机变量的交易、如何为这些随机变量定价的问题。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
对于当时还没有进入主题状态、没有了解金融交易实质的我,那些课是一头雾水。搞数学推导、为这些随机变量做定价模型我还可以,因为在中南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和国防科大读系统工程时,学过不少数学,到耶鲁的第一年学了更多。
只是从那时一直到2001年前后,我研究的对象与其说是“大社会境况中的金融市场”,还不如说是数学世界里的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对于我这个还比较喜欢数学的人来说,那不是一件坏事,也是中国教育体系出来的人的一种优势。 可那也让我离真实的世界较远,不能够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的一分子的角度来研究。
那些年的学习中也不乏观念上的冲击。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价值论。
一件东西、一种经济活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交易行为本身是否创造价值?按照我们从中学、大学政治经济学中学到的劳动价值论来理解,一件物品有它的固有价值,即生产它所要花的时间乘以社会单位劳动时间的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交易不创造价值。
但是,在1987 年的“金融经济学”课上,我学到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有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这回事。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或满足感。
这等于说,即使要花百亿元投资、十万劳动力一年的时间才能建好的漂亮形象大楼,如果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要用它,那栋楼也会一文不值;花费再多的机器设备,如果没有人要,也一文不值;再怎么费苦力做成的衣服,如果没有人愿意出价钱买,也只是一堆废布。
这个观念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终于让我理解,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只顾生产、不顾所产东西有没有人要或者有没有市场,很多时候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
二、金融能够缩小生活水平的差距
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提到,金融对穷人更重要。
过去这么多年,中国一直抑制民间金融,金融更多的是国有企业的贵族俱乐部,只有国有企业和少数非常成功的民营企业可以享受这些资源。现在,借助互联网,民间金融慢慢打开口子,让普惠金融有了一个基础。我们确实认识到,不要把互联网金融一棍子打死,这非常关键。否则,把它卡死,本来可以更加普惠的金融最后又没办法普惠。
互联网金融对老百姓更重要。对于已经很有钱的个人、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来说,有没有互联网金融,并不影响他们从传统银行、传统金融机构得到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阶层和小微企业。
在过去的七八百年里,人类死于暴力、凶杀、战争的频率和人数很明显是在下降的。除了跟迷信、宗教、文化相关,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相关之外,更重要是通过市场,特别是跨地区的商品市场和跨时间的金融市场使得人类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没有金融市场,那个时候发生自然灾害、战争,很多人被逼得卖儿卖女。但今天碰到这种危机或灾害,不会去想要靠把妻子卖掉,把女儿卖掉,换得一点钱让自己可以活下去。
传统中国社会的人,并不傻,不是没有感情,不是没有对爱情的追求,但为什么他们没办法把婚姻跟爱情联系上?因为婚姻不是爱情关系的结果,不是谈恋爱的结果,而是一个经济安排,是生存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婚姻、家庭、人际关系作为经济工具的现象慢慢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股票和基金、保险、信托这些非人格化的金融工具和市场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新金融EMBA第9期
互联网经济与大财富管理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家金融实战课程,锻造企业家的金融思维与决策力,培养新时代背景下产融型商界领袖!
11月25日盛大开学
报名咨询:021-62820886
官方网站:http://www.sjtuembaedu.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