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在各行各業百花齊放,人才輩出,不同行業有不同代表人物,如清代著名徽商江春、汪裕泰茶莊創始人汪立政、上海典當業領袖余之芹、上海布業領袖汪寬也,其中的佼佼者則非紅頂鉅賈胡雪巖莫屬。

胡雪巖

胡雪巖(1823—1885年),名光墉,字雪巖,以字行,績溪胡里村人,晚清大徽商。胡雪巖14歲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積累本錢之後,自己獨立經營錢莊。他以杭州經營的錢莊為本業,擴展至當舖、房地產,也觸及鹽業、茶業、布業等,以至軍火事業。胡雪巖的兩大主要事業:一是在各省設有二十多個支店的阜康錢莊,另一是在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創建國藥號胡慶餘堂。同治五年,胡雪巖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胡雪巖在上海為他辦理採運和訂購軍火,為收復新疆立下汗馬功勞。胡雪巖積功升遷至布政使銜,從二品官階,所戴朝冠頂上飾以鏤空珊瑚,俗稱「紅頂子」,故又被稱為「紅頂商人」。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投資兩千萬兩銀屯積生絲,壟斷居奇,洋商被徹底激怒,「共誓今年不販生絲」。胡雪巖放了一年的生絲不得不折本出售,損失八百萬兩。胡雪巖缺乏現金,無奈之下從自己的錢莊,調現銀八十萬兩周轉。消息傳出,一時人人都傳胡雪巖積囤生絲大賠血本,挪用阜康存款,擠兌首先發生在杭州府,隨後導致各地皆發生擠兌風潮。光緒十年(1884年),阜康票號徹底破產,負債累累,次年冬天胡雪巖在孤寂潦倒中去世。

江春

江春(1720—1789年),字穎長,號鶴亭,由於行鹽的商號為「廣達」,又稱江廣達,歙縣江村人,清代著名徽商,為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江春出身鹽商世家,在父親去世後接任兩淮總商。他廣交官府王侯,熟悉鹽法,精通商務運籌,先後蒙乾隆皇帝賞賜內務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等頭銜,舉薦至一品,並賞賜頂戴花翎,為當時鹽商僅有的一例。值得一提的是,江春家裏的戲班「春台班」,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與「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一道,奉旨入京,為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祝壽演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進京」,亦是導致京劇誕生的重大事件。